今年以來,銀川市以“四水四定”為總抓手,一邊嚴控高耗水農業,一邊發展節水農業。今年,水稻和蔬菜種植面積27萬畝,比2020年壓減25萬畝;水肥一體化等高效節水農業面積達到106萬畝,新建設施魚類溫棚和工廠化車間3萬平方米,畜禽糞污利用率達90%以上。
呂正文的水肥一體機。
7月12日,西夏區文萃北街與鎮蘆路交叉口,寧夏正豐富農農機作業服務有限公司經營的300畝青貯玉米比其他農田的高四五十厘米。“竅門就是水肥一體化。同一塊地,實施水肥一體化之前,收入1700元;實施水肥一體化后,收入2100元。”公司負責人呂正文說。呂正文去年投資30萬元買了臺水肥一體化機。占地35畝的水池負責供水,水池里養草魚凈化水,滴灌帶埋進土里,水和肥料直接滲透到農作物根部。“這臺機器管300畝玉米地和300畝果園,日常管理一個人就夠了。”呂正文說。
圣友德的牛糞處理車間。
呂正文的地緊靠西干渠,不愁水源。位于靈武市白土崗鄉的寧夏圣友德實業有限公司要在高坡上發展農業,則需要“制造水”。經過兩年實踐,該公司找到兩種令人意想不到的水源。一種是牛糞。這片高坡是靈武市的養殖基地,牛糞成了水源。附近還有煤礦,礦井水也是水源。公司建設了污糞處理車間,每天能處理1000噸牛糞。經過干濕分離、生物凈化后獲得再生水。“我們鋪設管道,把礦井水引到廠區,通過凈化后,同樣形成再生水。”圣友德安環部部長楊華說。目前,該公司建有容量61萬立方米的凈化池,每天能處理5000立方米礦井水。有了水源就有了農業。公司承包了近萬畝高坡荒地,廠區附近3000畝土地開始變綠,種植的青貯玉米、苜蓿開始產生經濟效益,防護林帶開始產生環保效益。
礦井水處理池。
銀川市制定《銀川市農業農村局建設“四水四定”試點市工作方案》《銀川市農業產業發展布局專項規劃》等,全力壓減灌溉定額超過600立方米的高耗水農業,累計建成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02.34萬畝。目前,銀川市正對葡萄、枸杞、牧草、經果林等全部采用高效節灌,借助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對農業用水實施全方位、自動化管理,實現精準節水。“從這兩年的跟蹤數據來看,玉米采用水肥一體化技術后節水30%以上、增產30%以上。”銀川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說。(寧夏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記者 閔良 文/圖)